• Category Archives 亲友留言 Guestbook
  • 鲍玲 (2016-04-20 05:35:00)

    己订好4月30号将歌的骨灰安放在佛光山中美寺万寿园。也在旁边给妈妈预订了一个位子,让他将来有最疼他的妈妈为伴,也让妈妈有心爱的儿子永远守护身边。当天上午11点安排了奉安仪式,为他诵经焚香,祈愿他安息。歌一生飘泊,十年一搬迁,什么也没带走。我一直跟他说,我们以后一起在休斯顿陪妈,相互照顾,相依为命。现在,他终于回家了,终于有了一个12英寸见方的安身之处可以无忧无虑地歇息。我会带着鲜花,带着所有痛惜歌的亲人挚友们的爱常去看他,触摸他的名字,诉说我们的思念的。 二姐:鲍玲


  • 颜菁suki (2016-04-12 23:48:58)

    离开的101天里,最怕的是这个网页打不开、服务器down机,我会担心这个网页没有了….其实每次来,就是给你写写,我最近的近况、生活、心情啥的…你收到就好….我想让你知道,好多人都在关心你..以前我还真没有这样多次留言给您,因为怕打扰您….你生病离开,让我很难过,也让我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因为我想等我身体养好了,就生个宝宝,你要在天国保佑我们每个人!


  • 颜菁 (2016-04-11 04:35:22)

    今天去检查身体了,一切都在变好,大夫说让我继续减肥…不能在长胖了!胖,对身体真不好…..今天成都下雨了,雨后的成都有泥土的清新…..再过1天多,你就整整离开我们100天了….记得去梦里看看爱你的鲍姐姐,记得来我梦里告诉我那个相机的是啥意思.


  • 颜菁 (2016-04-11 04:35:18)

    今天去检查身体了,一切都在变好,大夫说让我继续减肥…不能在长胖了!胖,对身体真不好…..今天成都下雨了,雨后的成都有泥土的清新…..再过1天多,你就整整离开我们100天了….记得去梦里看看爱你的鲍姐姐,记得来我梦里告诉我那个相机的是啥意思.


  • 谷晓琳 (2016-04-03 12:31:47)

    缅怀鲍歌(2)
    按照交大招生计划,硕士需要二年完成。当听说有的学校只需要1年半,大家私下开始商讨是否我们也能提前毕业半年。其中,鲍歌最坚决和积极地主张提前毕业,正是在鲍歌的影响和推动下,最后大家形成了共识.一起去见导师,表示我们希望能一年半完成学业。我们的导师郭教授是基础部的主任,交大最德高望众的教授,系上许多老师都是他的学生。他话不多,伹一言九鼎,不怒自威。要在他面前表达我们的意愿是需要勇气的。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来到了教授楼,第一次敲开了教授的门。没有想到,郭教授听了我们的表述后,很干脆地答应了我们要求。出了教授的家,大家禁不住欢呼雀跃,唯有鲍歌脸上挂看那特有的平静的微笑,似乎一切都在他预料中。这么多年来,不论是喜是忧,很少见他情绪起伏。水浅易起波,湖深难见浪。
    平时不上课时,鲍歌喜欢独自散步去峨眉山下的报国寺和蒋介石住过的红殊山宾馆。有时他会叫上我。秋天去宾馆的路上,铺满落叶,游人稀少,空寂清静。鲍歌在这种时候,一反平时大家聊天时的娓娓而谈,变得很少说话,象数学家在漫步沉思,似艺术家在触景瑕想。山静人飘逸。只有一次例外,那次宾馆里来了一帮拍电影的,鲍歌顿时活跃,主动上去与他们聊起来。
    83年的冬季,呆在山沟里已经一年,该学的课程差不多完成了。正巧科学院系统所在京办一个月的学习班,系上决定让我们参加,也为下一步写论文做准备。这次出山赴京,对我们来说无疑是山沟里人进京城见世面,而对鲍歌来说,却是重回他熟悉的世界,更适合和舒展他才华和抱负的舞台。进京一个月来,除了上课,平时很难见到鲍歌。终于,到了学习班结束时,主办方举办了一场舞会,邀请我们以及系统所听课的研究生。那晚,我们在旁边看着一对对舞伴步入舞场,于是把希望的目光投向鲍歌。我之前从没有见过鲍歌跳舞,但是当时却坚信他一定能跳,而且跳得很好,好到把所有在场的人比下去。舞场中最吸引人的是一位中年女性,清爽短发,风姿绰约,风衣飘逸,舞步轻盈。她就是刚从海外归来给我们上馃的专家。舞曲又响了,鲍歌己出现在她面前,邀请她共舞。她似乎有点意舛,但是谁能拒绝青春洋溢而又风廋翩翩的鲍歌。他们一边起舞。一边用芙语交谈。那一晚,鲍歌是我们这帮山沟里学生的骄傲。


  • 谷晓琳 (2016-03-25 01:54:42)

    缅怀车友室友学友鲍歌
    我是从鲍歌的Facebook 上知道他1月3日因肝病去世。非常震惊和难过,最初几天,惋惜,遗憾和伤逝之感似乌云压城,沉沉地压着我的心,挥之不去。与他相处的往事历历在目,忆到深处,眼眶里浸满了眼泪。现在己经2个多月了,仍不时地想起他,今天从十几本相册里翻出他的相片,其中有他20多年前与我女儿在mall里面的合影,有他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来到我读博的waterloo市参加一个交大校友的婚礼合影,也有我们在他离开Toronto 去香港任教之前,与他母亲,他,他大姐在他家的合影。看见他那特有的熟悉的笑容,一股热流涌心。鲍歌才华过人而又善良宽容,谈吐举止优雅而又内心坚强,他虽然走了,但留给我的是永不褪色的美好回忆。

    我认识鲍歌是在1982年。那年是大学77级报考研究生的首年。我虽然不是77级,竟与重大数学系77级的鲍歌同时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应用数学的首批研究生。大学总部在峨眉山下,分校在成都。研究生照理应都在分部上学。但我们数学专业的学生却意外地被分到峨眉报到学习,那一届研究生有9人,5个外校,4个本校。我按时去了峨眉,其它3个外校的研究生也到了,就差鲍歌一人。慢慢地,一则消息开始在同学中流传:因为峨眉上学条件很差,鲍歌不会来了。几天后,鲍歌却出现在峨眉山下。这么多年了,当时的印象仍然栩栩如生:他身材修长,着装新潮,眉宇间才气横溢,英气逼人,一头浓密的黑发高高地蓬起,走路不快不慢,抑扬顿挫,有一种起伏感,整个人在山沟里就是一道景,飘逸潇洒,鹤立鸡群。

    开始我们是4人一舍,我与本系的研究生一起,鲍歌与计算机系的研究生住在一起。开学没久,他告诉我,他在我们住的研究生楼的底层找到一间空房。于是我俩一起搬到了那间宿舍。由于研究生楼刚完工不久,底楼潮湿阴冷,几乎没人住,冷清空寂。鲍歌床的隔壁恰是公用刷牙洗碗间,污水不时会渗透过他那边的墙壁上。虽然住宿条件很差,但我们心里清楚:我们可以不引人注意而自由出走了。他的父母住在成都气象学院,我那时刚结婚,太太在四川师大教书,家安在她那里。研究生的课不紧,除了专业课外,其他课不是很重要,到了周末,鲍歌和我几乎都会结伴回成都。当时交大的员工和研究生可以领到铁路通勤证,证上面注明了住返地点和时间区间。持有通勤证,就可以免费乘坐火车。我们一般是星期五下午1点过坐校车去峨眉火车站。然后坐3个多小时到成都。鲍歌比我先下,在南站下车。我还要继续乘10分钟左右在一个小站沙河堡下车。然后沿着铁轨往回走上将近1个小时,从川师的后门回到家。到了家门口,正是开晚饭时,肉香味飘来,疲劳一下去了。吃过饭,天渐黑,露天电影快开映了,林间路径中岀现了成双成群的学生和教职工,他们肩挎靠背椅,吃进葵瓜子,吐出瓜皮儿,聊着天,从各个宿舍四面八方地朝广场走去。那时好电影多是国外的片子,日本的人证,高昌健主演的追捕,粟原小卷主演的生死之恋,南斯拉夫的桥……。周末很快就过了,又该回山沟里了。星期天匆匆吃过晚饭,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家朝沙河堡走去,黄昏7点左右,火车来了,上了车,到了南站,就伸出窗口寻找站台上的鲍歌,南站人不多,他又引人注目,很容易发现他,边挥手边叫他,然后一起回校。有时他没来,车子徐徐开动,仍不舍地望着远逝的站台,若有所失,没有鲍歌同路,将是一段孤寂漫长的旅途。记得有一次鲍歌来了南站却不走,陪伴他的是一位非常英俊帅气的同龄人,鲍歌走到火车窗下前告诉我,他的儿时好友刚从法国回来,他们要去听一场音乐会,所以他不能回校,让我替他请假。在大多时候,车上挤满了人,没有空座,但是有他同行,聊着天,站着3个多小时,不觉就过去了。下了火车就向校车跑去,互相帮抢座位,站了一晚,终于可以坐一会了。到了校园,已是晚上11点左右,有点饿了,花1毛钱在山下溪边的竹棚里的面铺里,坐着农家的硬板凳,面对面吃上一碗热喷喷的素面,然后登上坡陡45度的长长的石梯回到潮湿如地下室的宿舍。有一次进门打开灯,一下发现了一只蜈蚣虫,马上打死后,鲍歌还在继续搜索,他告诉我,蜈蚣虫总是成双成对出现的。那一夜,我们很晚才睡。还有一次,从成都回到宿舍,鲍歌打开被子,一只耗子跑了出来。鲍歌一点都不慌乱,若无其事地把被子丢在了一边。我刚好有一条备用的薄被子,就给鲍歌用上了。他就是这样的大将风度,无论任何情况,从容自若。
    就这样,一年半的研究生学习,我们跑了一年半的通勤,几乎毎个周末,往返成都峨眉两地。有件事印象很深。一次在火车上鲍歌与一个很壮实的小伙子发生了口角冲突,差点打起来。那件事明显是对方没理。鲍歌一直站着,倚在那个人座位的椅子靠背上,列车突然刹车,没有站稳,碰到了那个小伙子。对方就开始骂人甚至准备动手。我没有想到看似单薄的鲍歌,并不示弱,据理力争。从这件事我发现鲍歌文雅的外表下面跳动的是一颗充满冒险精神的无畏的心。另外,鲍歌不是那种整天死啃书本的人,他兴趣广泛记忆超凡,而且读书效率又高。数论是数学的核心,离内核越近,难度越高,越需要才气,鲍歌最拿手的领域恰恰是数论。最后,鲍歌用他擅长的数论功底轻松地完成了硕士论文。几年后也正是凭这样出众的数论基础,让没有一点机算机知识的他,在3年内就拿到了Calgary 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学位。